闲聊医疗器械注册小白的进阶之路

2022-02-09 10:40:53



春节没有回去,闲来翻了翻各个器审发布的常见问题解答,汇总一下,一是在汇总本身的过程中加深一下印象;二来以excel形式可供查阅,像法规一样,几乎没有人能完完全全准确记住每个标准的每一个条款,但是标准放在那里,你可以经常查阅,用的久了,自然了解大部分内容的大部分位置,这个问答也一样,放在这里,大家有问题了也可以先将问题或者关键字在里面搜索一下,或许便能释然。也希望各位能多多补充,于人于己都受益无穷。



今天初二,给大家再拜一个晚年,愿大家虎年事业如虎添翼、虎跃龙腾,身体生龙活虎、龙行虎步、虎虎生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着,终能实现绣虎雕龙、虎啸风生


早起,喝完一杯咖啡后,看到很久之前一篇医疗器械注册专员修炼文章,基于此,稍加更新分享一下给大家


最近也有看完雪中悍刀行,雪中一品之下的高手细分为九品,从九品到一品,根据破甲不同,去划分:伤甲而不破,是下三品,破六甲以下,中三品,破甲八九,是三品高手,而二品境高手,就可以被称为是小宗师了。当达到一品境,就是江湖当中最顶尖的那一批人了。而一品境又分为了四个境界,分为金刚、指玄、天象、陆地神仙境。在陆地神仙境之上为天人境。惊艳于“白狐儿脸”的出场,听潮阁中潜心修炼十年,不入江湖则矣,入江湖便以十八停战退天人境的北莽军神拓跋菩萨,“六停杀二品。九停杀指玄。十二停杀天象。十六停,佛门大金刚也破开,天人体魄也如白纸。十八停之后,我身前没有陆地神仙。只要让我成功率先出刀,王仙芝也好,齐玄帧也罢,我皆是先手无敌,最不济也能以命换命

谁不曾梦想仗剑走天涯,谁心中还没有一个武侠梦呢!


那作为一个注册小白,应该如何一步步进阶呢?先看看大家最关心的岗位职责和薪资待遇。


一.注册专员的岗位职责和薪资待遇



随便在某招聘平台搜索下医疗器械注册专员的岗位,以上海为例,可以看到如上图所示,三年以上经验的应该大部分可以拿到15k-20k,五年以上的会更高,大部分企业是希望能招聘到一个有五年以上经验的,为什么呢?因为医疗器械注册周期比较长,尤其是高风险的三类产品,企业自然希望能有一个完整的跟过三类产品项目经验的人员,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再来看看岗位职责


看完后会发现医疗器械注册专员岗位要求从业者掌握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管理的法规要求,能开展医疗器械注册相关的工作,例如编制和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开展首次注册、延续注册和变更注册,并与注册流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如检验机构、第三方、临床试验机构、审评等)进行沟通,最终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的通行证——注册证。器审中心也有将注册的整个流程做成简图介绍,相当清楚

二、注册专员的基本武器

多去浏览常见的相关网站,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gov.cn))、器审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cmde.org.cn))、以及国家药监局下面有各个地方药监局的链接

类似我国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体系,“十大中心”分布不平衡,多集中在北京及东南沿海地区,而中部较少,西部地区甚至没有一个国家级中心。医疗器械产业发达的省份,机构的检验检测范围也相对较广、水平相对较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地区,检验检测范围则相对较窄、水平也相对较低。如西藏、青海、贵州等欠发达地区。同理,审评部门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应该也是类似情况,不同省份第二类医疗器械审评队伍的能力也有一定差异。根据规定,我国31 个省级药品监管部门都享有第二类医疗器械的审批权,原则上这些管理部门对同类产品应该同等适用法规并做出一致的审评结果。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审评部门对于产品风险高低的认知、产品类别的归属、临床评价的路径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即使是对同一类产品,不同审评机构(甚至在同一审批机构内部)在审评审批的严格程度及核准的产品适用范围、说明书、产品标准等方面也往往存在一些差别。

这些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多次审评业务培训、审评能力检查以及制定相应注册指导原则等多种途径的努力,各个省份之间审评审批能力的差异在不断缩小。所以并不影响经常浏览上述网站,我们依然可以获取很多我们需要的信息,比如前面整理的有源医疗器械常见问题亦是通过此种方法整理获得。同样重要的是,很多地方药监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也可以适当关注一下,比如中国器审、上海器审、天津器审、江苏审评以及一些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公众号等,也会不定期更新一些技术问题解答和行业消息。

另外药监局下面的其他直属单位也可以去选择性去浏览了解一下如

此外,做注册工作难免和各个检测所打交道,所以各个检测所的网站主页可以收藏一下,相关网站内容也可以了解一下,

比如承检能力和资质,送检要求和流程等,以上所有的过程没有过多技巧,自己多试试便就会了,不要因为自己看到一点点就感到沾沾自喜,要尽可能的去熟悉每一个部分。

另外FDA和IMDRF也建议多关注,器审中心网站下面也有这两个的链接

我国的一些注册申报或者技术审评工作也有部分借鉴于以上两者发布内容,比如最新的器审云课堂的几位老师的解读

再就是关注下可以查询公开的部分二类器械技术要求的地方,目前广东北京山东等地可以

https://qy.gdfda.gov.cn/gzwz/gdyj/sjwz/Main.faces?menuId=1&navId=1,http://xxcx.yjj.beijing.gov.cn/eportal/ui?pageId=723864  可以下载借鉴

最后就是关注药监局、高研院以及第三方机构对标准法规等的宣贯培训,可以温故而知新。

三.注册专员的知识粮草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可谓是注册人员的精神食粮,如医疗器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等,群里丁童鞋也是热心的为大家搜集整理分享最新发布的标准,如

其实标准的搜集也是一种个人能力的体现。这些会非常多,仅2021年药监局就批准79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审核发布146项行业标准;对396项强制性标准和62项强制性标准在研项目全面优化评估,截至2021年底,现行有效医疗器械标准共1849项,其中国家标准235项,行业标准1614项

其次是注册审查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09年开始发布指导原则,涉及Ⅱ类和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指导原则是对医疗器械产品的一般要求,适用于企业准备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和审评人员对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前申报材料的审查,能够指导和规范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指导原则作为审评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应该重点关注。通用类指导原则因涉及产品类型多、影响范围广,其编制难度较大,器审中心投入大量资深审评人员编写通用类指导原则,并加快其编制进度,如注册单元划分、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评价、软件、网络安全等。仅仅21年便发布医疗器械动物试验研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乳腺X射线机等共73项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统一和规范各级各地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尺度,提升审查能力。这个在器审中心也都可以查阅


但是器审中心的只能去一个个仔细查阅,群里宁神也有整理一个excel表格

,方便之处在于可搜索想要的标准和指导原则名称,这个文件也有放到星球


然后就是审评报告,包括器审中心公开的三类产品的以及各个地方药监局公开的部分二类产品的审评报告,作为注册人员可以学习借鉴,可以尝试对企业拟提交的注册申报资料做一个内部预审评,我们知道注册审评是对拟上市产品进行系统评价,通过其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及其结果来判断其收益和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来决定是否允许其上市的过程。我国开展医疗器械技术审评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核对式审评,主要是对照国家以及行业标准进行审评,属于起步阶段,要求相对简单;第二阶段是研究式审评,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其中相对风险较高的部分进行重点审评,该阶段比上一阶段风险意识有所提高;第三阶段是风险式审评,是在产品安全有效技术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风险受益进行判定,以得出审评结论。该阶段已经逐渐靠近审评的实质,与国际通行的审评方式和标准日趋一致。




四.注册专员的高级装备

1.医疗行业专业数据库

2.医疗器械新信息和研究动态

3.欧美等国的法规和指南

眼光向外,致力于向更高的层次挑战,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优秀的做法,集众家所长于一身。

4.英语

这个其实也可以归为基本功,非朝夕可成,日积月累,一朝功成,buff效益傍身,使用各般武器,无不威力大增。



五.注册专员的内功

雪中徐凤年开始再高明的剑招也无用,因为缺少内功,直到被传授一身大黄庭。内功都并非一朝一夕能练就,当然主角除外,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bug,我们注册专员的内功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1.查找能力

想查什么信息,地球上有而又不是国家或商业机密的就都可以得到,这就是境界。例如,多参数监护仪在研发过程中,产品适用的标准、指导原则、审评报告、期刊文献、不良事件、公开的技术要求、已上市产品的同类产品常见问题等,统统搜集过来,从而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借鉴意义,。

2.归纳能力

搜来了满箩筐的货色,还要能够甄别,整理并整合,这才是本事。归纳分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甄别出自己开发产品的适用项,结合市场需求(用户需求)形成产品需求规范,举个例子:产品性能要求可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消毒与灭菌特性、软件与网络安全要求、可用性要求、包装及标签标示要求、接口要求、运输贮存、可靠性,使用期限等,可根据产品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项目。其实注册申报资料中的大部分综述资料如结构组成、适用范围、使用环境、适用人群、禁忌症等都可以在产品特征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再比如2018年国家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检,共抽取有源医疗器械23种样品425批。其中有16种共76批产品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17.9%通过分析该次抽检不合格的成因,将其归纳为标识或随机文件项目、电气安全项目以及产品性能项目三方面,如下图所示


从不合格项目出现次数看, 共检出1 1 9 项次不合格。其中, 标识或随机文件项目共5 7项次(占比47.9%),电气安全项目共36项次(占比30.2%),产品性能项目共24项次(占比20.2%),不能正常使用2项次(占比1.7%)。

而2019年国家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检,共抽取有源医疗器械21种,抽到样品638批。其中有19种共112批产品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17.6%。分析该次抽检不合格的成因,同样可以归纳为标识或随机文件项目、电气安全项目以及产品性

能项目三方面,如下图所示

从不合格项目出现次数看, 共检出1 5 1 项次不合格。其中, 标识或随机文件项目共7 1项次(占比47.0%),电气安全项目共54项次(占比35.8%),产品性能项目共24项次(占比15.9%),不能正常使用2项次(占比1.3%)。

通过对2018、2019年有源医疗器械不合格项目的分类统计,可以发现标识或随机文件项目、电气安全项目、产品性能项目不合格占比较为稳定,三者在每年不合格项次中的大致比例为3∶2∶1,见下图。

对2018-2019年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项目归纳可以发现,不同的有源医疗器械产品,其标识或随机文件的不合格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多体现为:应当具备的标识缺失;指导使用者的标识不明确或错误;指导管理维护者的标识不明确或错误;耐久性不够,等等。

电气安全不合格多体现为:电源、适配器等原材料和零配件问题;主机电流电压电阻功率问题;电介质强度问题;结构安全问题;电磁兼容问题;意外提示、意外防止、意外保护问题,等等。产品性能项目不合格多体现为:控制器件和仪表的准确性问题;关键性能的可及性、可靠性、

准确性问题;操作部件的设计问题;对使用者产生影响的指标,等等。

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就可以把握关键问题点,在设计输入时也可以重点考虑这些项目

3.分析解决能力

庖丁解牛,万法归宗,一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是根本。比如在2019年国家医疗器械抽检中,18个有源医疗器械品种开展了输入功率项目的检验。其中,6个品种检出不合格,不合格情形均为实测输入功率大于额定输入功率。

输入功率的标示为使用者评估用电情况提供依据,若标示值低于实际值,可能导致实际使用过程中用电量超过电网负荷,进而引发断电、漏电甚至火灾风险

考虑到输入功率受产品设计、元器件质量等方面影响。经检验机构分析,造成这些产品不合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与注册检验时不同的电源、适配器或其他能量发生装置,其本质是企业使用了与注册检验时不同的产品设计或生产工艺,但未进行充分的验证

再如近年的国家医疗器械抽检中,病人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机将电磁兼容(EMC)测试作为探索性研究项目。EMC测试评价的是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的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目的是检测电器产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电网以及其他工作中的电器产品的影响,是有源医疗器械重要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上述2个品种的EMC项目不满足有关规定的比例较高。

在有源医疗器械的注册检验过程中,为了保证检验环境的一致性和检验对象的真实代表性,均在检出不合格后要求企业实施现场整改,并要求将整改措施落实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但实际上,相当数量的企业仅仅满足于在注册环节完成整改,而未将整改措施落实到生产环节。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企业部门协同的约束失效,甚至不排除个别企业的注册与生产部门各行其是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呢?

1)应高度重视设计变更和工艺变更的验证,在变更前应当进行充分的验证和确

认;2)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转,切实加强对企业不同环节、不同部门的约束;此外,还应重视与监管部门和检验机构的沟通,加强对标准

的跟踪,提升对法规和标准的理解

4.专业积累

就相当于扎马步和走梅花桩,全靠日积月累于医疗器械行业法规知识非常的零散,零散的学只能学到皮毛,既没有深度也没广度,所以需要系统的学习形成知识体系。虽然医疗器械法规条文非常多,不一定要求熟记每个条款,但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就会把知识印刻在脑海里,虽然具体文字或者数值不记得,但是记得要点和原则。

比如:医疗器械标签和说明书问题,医疗器械标签和说明书是反映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有效的信息载体,具有识别产品特征和用户安全警示等作用,能够指导医疗器械的正确安装、调试、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等

对2018—2019年医疗器械国抽中的不符合标准规定批次进行分析发现,标签和说明书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医疗器械主要为有源医疗器械,共计149 批。

对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来说,无论不符合标准规定项是什么,只要产品被监督管理部门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并向社会公布,都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经营。然而标签和说明书并不涉及高精尖设备或是极其复杂的技术,是企业能够做好且应该做好的项目。

医疗器械的说明书和标签在出厂前就已成型,因而追根溯源,医疗器械标签和说明书不合格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生产企业对标签和说明书缺乏足够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问题在过往几年的抽检中也十分突出,这说明医疗器械标签和说明书不合格已不仅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还是一个历史性问题。生产企业,尤其是有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对标签和说明书问题有所警醒,应充分认识到标签和说明书对于安全使用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应加强对标签和说明书的评审工作,尤其是对细节问题的把控,以保证标签和说明书的真实性、可靠性

所以这个简单而又不简单的问题需要如何解决呢?我国关于标签和说明书的相关文件较多,有法规文件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执行标准如国标GB9706系列、GB4793 系列,行标YY0709、YY0505 等,此外还有推荐性标准,如GB /T5465 系列、YY/T0466、GB/T18268 系列等。因而医疗器械标签和说明书问题的频发还源于对所涉及的相关文件缺乏清晰的认识或是没有及时跟进最新的文件要求。对于这些标签和说明书相关文件,注册法规人员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学习各种法规要求并严格遵守,还应持续关注国家相关单位发布的产品指导原则和解读文件,如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法规解读》,旨在保证标签和说明书相关要求的时效性与完整性,同时可以在我之前发的说明书自查表的基础上形成你们自己的Checklist。

5.信息更新速度

注册这行,其实也是靠“天”吃饭的,“天色”一变,风水也就变了,所以,善观天象,四路通畅八方顺达,观一叶而知秋,也是本事。对信息情报要像记者一样敏感。尤其是2021年,法规在大量更新,发布《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市场总局令第47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市场总局令第48号)2部规章,发布《关于公布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2021年第121号)、《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2021年第122号)等2份申报资料要求,发布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临床评价等9个指导原则,发布《境内第三类和进口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国药监械注〔2021〕53号)、《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国药监械注〔2021〕54号)等2份操作规范,发布《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的公告(2021年第126号),明确医疗器械注册自检工作管理要求

监管部门的各种新规政策要保持敏感,如果都是被别人告知才知晓的话,其实已经有些迟钝了。


六.注册专员的秘密武器

其实,也都是一些未公开的诀窍,但既然是秘密,也就不讲太多,大致归纳一下:1.别人炼的法宝

都是别人辛苦炼出来的宝贝,不会轻易给你;就算给你,可能也不见得合用,所以,鼓励自己炼制。

2.自己炼的法宝

比如,上述的各种武器的混合使用,勤加练习,自会研究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当然,有些刻苦的人,不吝九天揽月,可以穷经年之力,自己开发出新武器,虽有些匠气,也着实令人敬佩。我上面提到的《说明书自查表》、《有源医疗器械常见问题汇总表》、以及《GB9706.1-2020风险管理条款checklist》、《GB9706.1-2020检测报告模版(自制)》不知是否可以归在上述之列,但无疑的是,这些都能对注册人员对企业带来帮助。


七.注册专员的打怪升级技巧

1.苦练内功,最后成功

不要指望挖个仙丹吃了就天下无敌,都不是小孩子了,现实一点好。练内功最苦,但是最扎实。

2.永不停息的收集资源,但不要走火入魔

搞注册的人,如果连标准都集不齐,会被人笑话的,没有资源的人,再怎样的高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资源还是要大量收集的。但是,不要走火入魔,最后连自己已经搜集了些什么都记不清楚,下载了三四遍还以为自己没有,吃太多消化不了。

3.江湖切磋交流很重要

没有实战经验,再多的积累都只是纸上谈兵,江湖还是要走一走的,医疗器械人的江湖比如蒲公英论坛、丁香园论坛以及各个技术讨论的微信、QQ群,当然我指的是真正有实际意义的群,不是那些几百人只有几个人偶尔活跃交流,大多人长期潜水的“无意义”群。我们除了真正的实战之外,还可以模拟作战。因为战友可以将各自战况公布,大家集思广益,并肩作战,最后击败BOSS,一起获得经验值,岂不妙哉!比如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的经验分享,可能很多企业很多人一辈子也难以接触到这类产品,所以能够聆听一下有经验人员对这个的分享更显得弥足珍贵。

4.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如前所述,要对消息敏感,学会看天穿衣。

5.在道上混,要讲道义

多行不义必自毙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也有同感,医疗器械圈子目前似乎并不大,基本的,认真做人,别人帮你一把,要心怀感恩,别人有难,要能拔刀相助,如此才能得道多助,越混越好。一味索取的更甚者落井下石者注定难以有高度。

6.十八般武器都练两手,切勿偏食

注册人,不能只精一门,程咬金三板斧要不得。窃以为,我们的制胜之道,在于组合拳和连续技,而不是一招秒杀。

7.存海外之志

如前所述,要看得更远些,眼光放长远,同公司的甚至同部门的同事不是你的竞争对手,你要想的是与世界范围的医械巨头去做横向对比,与过去的自己做纵向对比,借鉴他山之石,脚踏实地日拱一卒,如此成功便不久矣。


八.注册专员的四境

1.初级

这个级别的,最下游的基本上是“跑”注册,先是复印装订资料,然后来回于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通过学习,逐渐加深对法规的理解。

而后,对基本法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注册程序和要求方面章节比较熟悉了,了解型式检验、临床试验、体系考核、审评审批、监督查验等的意义,能够分析一个产品能否按照器械申报,按照几类申报,是否需要临床,申报过程需要哪些资料,当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注册申报资料的编写时,就是从体力劳动开始项脑力劳动过渡。

然而,切不可长期停留在此初级阶段,此阶段的工作也就是“文秘”+“业务员”,论写资料,上不了档次,还不能发表;论跑腿办事,又不如做市场的人有利可图;对法规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理解僵化,此境界是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2.中级

这个级别的,能力比初级更高些,因为劳动更加需要智力。

基本上,此阶段可以是有过研发、测试或者生产、质量等经验,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通过参与早期产品的验证和确认工作,识别出是研发设计的问题,还是制造水平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理解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注册申报文件的质量。

中级者,立项时也不会单单只考虑法规限制了,同时还能评价该产品的生产、测试难度和风险;积累了相当的资源,善于查询文献,会高效快速的搜集所需信息并作出分析判断;能把握审评原则,审核产品技术要求,检查出研发所犯的技术问题,能非常敏感的发现申报资料中的技术错误,同时对试验结果和结论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中级者,能以科研的眼光去理解法规和技术要求,指导研发,对注册申报资料的编写已经了然于胸,能对申报资料给予技术把关,能将法规条款对应每个工作情景,对其他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宣贯,让大家觉得法规有用、有趣、有意义。例如,客服部门需学习上市后的法规条例,配合法规部门开展上市后的监管工作,收集不良事件和医生使用的临床反馈,支持研发部门对产品不断迭代和优化。

这个阶段,注册和研发以及生产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透过法规条款,看到的是其技术内核,透过审评原则,看到的是理论分析,此境界是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3.高级

这个级别的人,就是更牛的人了,对法规,一撇就将其要害和破绽尽收眼底;这些牛人不一定有多好的操作功底,但是会高屋建瓴的思考问题,直指研发的命脉,以知识为资本,进退嵇让之间,尽显风流。

比如深谙国内外的法规,熟悉医疗器械研发申报生产一条龙全过程,人脉深厚,能够统筹大局,合理布置工作。这个层次上,法规和技术要求又不是重点了,法规一眼看到底却条理干净不留渣滓,此境界是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4.特级

这所谓的“特”级,是特殊的特,也就是指那些“能做大事”,变不可能为可能的魔法师。比如:某个器械按正常程序,需要三四年才能获证,特级大师出手,一两年搞定;焦头烂额时,邀请特级大师助拳,某些明显不合规的器械,也能够起死回生,可谓造化神奇。

这些特级其实往往有部分可能由高级转化而来,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走火入魔,这些“特级”高手修炼的都是暗黑系法术,见不得光,尤其是在当前的大前提下,能不能自保都是问题,而且正是这些“特级”,破坏了游戏规则,不管是不是游戏公司的员工,开挂都是会被封号的,封号后所有的经年累月的投入都会付之东流,所以开挂容易,升级不易,且行且珍惜。


哈哈,以上纯属闲聊,供大家饭后娱乐,当然聊技术我们是认真地,也希望你能参与进来,微信群如下,



我希望能将一群打造成活跃高效的技术交流群,这里有学习到深夜两点的技术达人,有乐于分享交流的技术骨干,有法规注册的资深达人,有扎根于体系的行业前辈,有检验检测的业务精英,会因为一个问题引经据典不惜争得“面红耳赤”,但我喜欢这个氛围,也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希望能不负大家厚爱,所以一群经常潜水的也会不定期踢出去,其他群交流活跃的也会拉进一群中,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自己进步的同时也能为行业的进步贡献一点力。

更多精彩文章